為幫助同學們更好的把握則業機會,培養就業實戰技巧,2021年11月18日在3号教學樓4-2教室,由建築與設計學院輔導員,高級職業指導師,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指導師張勇旗老師以“關于畢業生就業初期擇業規劃”為主題對2022屆全體畢業生展開了專題講座。
(主講人:張勇旗)
在講座過程中張勇旗老師說道:“對大多數同學而言,職業生涯規劃都并非易事,尤其當你真正站在擇業的十字路口,突然意識到社會生活與校園經曆的巨大差異、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的不相對等,甚至理想追求與現實因素的彼此矛盾,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焦慮症”和緊迫感。這并非全然是件壞事,恰恰相反,适當的緊迫感,可以促使你審慎思考自己的目标與追求,全面衡量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加快自我認知,從這個角度講,擇業的緊迫感越早出現,就業的主動權就越容易把握。”
同學們的焦慮,往往不是來自于能力不足,而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也就是說,要打破擇業困境,核心在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因此,張勇旗老師為同學們制定了相應地自我問答模型,如果你正處于“上蹿下跳”中,不妨參照以下模型,開始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認知:
1.我的目标是什麼;
2.我為什麼建立這樣的目标;
3.為了達成目标,我的優勢是什麼,我的缺點有哪些;
4.我需要幾個步驟、多長時間來實現目标;
5.在實現目标的過程中,我需要學習什麼,我需要克服什麼;
6.相較于擁有共同目标的人,我處在什麼位置;
7.相較于标準職業畫像,我的特色是什麼,它對我有幫助還是有阻礙?
(同學們認真聽講座)
當然,自我認知還有兩個重要的外部條件,這也是自我認知的兩個“參考系”,第一是對行業的充分了解,第二是掌握足夠的客觀評價。
一、對行業的充分了解,是職業規劃的前提。
實習作為了解行業最直接的途徑,在職業規劃中扮演重要作用。在實習過程中,你可以了解部門組織架構、觀察同事工作狀态、請教各類專業問題、體會公司培養體系、評估企業文化價值;同時,你還可以培養主人翁意識,站在行業的高度和領導者的格局去思考問題,并且将自己的思考結論與現實決策進行對比,甚至進行讨論,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的思維高度和思考深度,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實習工作,想着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是相同的實習,不同人的收獲卻大不一樣。
二、對自己的充分了解,需要掌握足夠的客觀評價。
有許多同學,他們将是否拿到offer作為評價實習或者工作的唯一标準,卻很少在實習結束之後對自己進行階段性總結,也不會在招聘面試結束之後主動向面試官尋求反饋。其實,無論實習或者正式招聘,都隻是職業的起點而非終點,這意味着你可以有多次試錯的機會,并且可以迅速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自我評價和客觀評價總會存在差異,如果能夠在實習結束之後坦誠地詢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建議,或者在招聘面試結束之後主動向面試官尋求口頭或郵件反饋,并以此為自我評估的重要參考維度,才算是善始善終了。
三、無論是實習或者正式工作,空杯心尤為重要。
自我認知并不意味着頑固地為自己貼上某些标簽,恰恰相反,在清晰地自我認知之後,更需要勤奮、坦誠地面對變化,任何職業都存在學校知識與職業素養的不對等,隻有空杯子才能裝更多的水,隻有将姿态放得低一些,格局才能高起來。
四、比理論認知更重要的,是積極行動。
當你看完上述内容,你或許有了新的思路,也可能稍安焦躁,明确目标很重要,辨别喜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積極果斷地行動起來,抓緊時間去實習,在做事中試錯,在試錯中成長,如此才能更快地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張勇旗老師講座中)
通過此次講座為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排除了疑惑,堅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建築與設計學院
202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