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招生就業

就業指導

當前位置: 首頁 >> 招生就業 >> 就業指導 >> 正文

詐騙新方式,千萬要小心! ——謹防求職詐騙

發布日期:2023-04-01    作者:建築學院辦公室     點擊:

近年來,随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群衆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在現代通信技術日益方便群衆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一定潛在威脅,銀行卡、互聯網也成為不法分子實施虛假信息詐騙犯罪活動的工具。犯罪分子抓住群衆貪利、懼損避害、花錢消災等不同心理弱點,詐騙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多,既有傳統的接觸式詐騙,也有利用網絡、信息等工具實施的非接觸式詐騙,極大損害了大家的切身利益。

預防和控制詐騙犯罪,最關鍵的是需要提升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重在自我防範。近日,我校針對目前常見的幾種騙術,結合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揭露各類詐騙犯罪伎倆,以此警示、提高廣大師生自我防範意識,共同創造平安、和諧的校園。

一年一度的求職季即将到來,随着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和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大學生的就業焦慮也越來越高,求職心情非常迫切。許多畢業生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遍投簡曆,廣搜信息,隻要是符合自己意願的招聘信息,就積極行動,絕不放過,但這也給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機。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巧設名目,設置求職陷阱,給大學生求職蒙上難以抹去的陰影,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據公安部門統計,這種案件在近兩年内呈急劇上升趨勢.面對這些問題,除了學校要加強安全防護措施外,大學生自身在求職過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強安全自我防範意識。這些用人單位實際上是在賺取廉價勞動力。

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受騙案例

01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案例:張某是某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接到一通自稱某單位人事的電話,電話中,人事通過聊天的方式,套取張某的個人姓名和身份證号碼,并利用此開通網絡借貸賬戶。起初,張某并沒有任何防備,可等第二天,手機上接受到借款信息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大吃一驚之下,迅速向派出所報了警。

現在這種騙術十分流行,有的人無意間被騙子探聽到個人信息,就出現了類似的騙局。騙子獲取大量個人信息,然後把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這種情況給畢業生帶來的後果,輕則被各種電話、短信騷擾,重則被違法犯罪分子假冒身份到銀行申辦信用卡,進行瘋狂透支消費。

02假以試用期之名盜取勞動成果

案例: “那是一家皮包公司,專騙大學生暑期給他們免費工作。”來自某高校的大二學生小鄧投訴稱,自6月18日開始,他在鄭州一汽車用品公司推銷汽車用品,結果試用期7天滿後,和他一起應聘的8名同學全部被辭退,原因是未完成任務。而且,招聘時口頭承諾的底薪800元,也沒有按實際工作天數發放,隻給了100元。

一些用人單位看準了求職者特别是畢業生就業心切的心理,以試用期為名賺取廉價勞動力。用人單位在試用期結束後,以各種理由辭退畢業生,因為試用期的工資低,這些用人單位實際上是在賺取廉價勞動力。

03不簽訂勞動合同

案例:應屆畢業生王某與某私企達成工作意向,雙方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1個月後,王某畢業,并順利進入用人單位開始工作。但該企業始終不願意與小王簽訂《勞動合同》,得到的答複是:雙方在《就業協議書》中并沒有明确要求何時簽訂勞動合同,王某覺得雙方确實沒有約定什麼時候簽訂勞動合同,就不再向單位提起此事。不料一日忽被裁員,公司一分賠償金也沒給。

《就業協議書》與《勞動合同》存在不同,《就業協議書》作為一份簡單的格式文本,很多諸如工作崗位、工作條件等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并不在《就業協議書》中直接體現.因此,單憑《就業協議書》對于學生正式報到就業後的勞動權利無法全面保障。畢業生求職中的安全應對策略。

畢業生求職中的安全應對策略

01層層過濾,确保就業信息的真實性、準确性和可靠性

02面試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03求職後,要謹慎行事,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堅持“四注意、五不為”原則

四注意

01擦亮眼睛,識别就業陷阱

02處處留心,确保人身财産安全

03面試、報到時多觀察

04謹慎行事,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

五不為

01不繳不知用途的款;

02不購買自己不清楚的産品;

03不将證件及信用卡交給該公司保管;

04不随便簽署文件;

05不為薪資待遇不合理的公司工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