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的春天,雷鋒在日記上寫下這麼一句話: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要低下頭做事,才能擡起頭看天。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後每年的3月5日都是“學雷鋒紀念日”。
人們心目中雷鋒的樣子,大多來自這張他戴着俗稱“雷鋒帽”的55式棉帽的照片;人們了解的雷鋒故事,也大多是在他參軍之後。其實,雷鋒在部隊隻待了兩年多時間。
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于長沙一戶貧農家庭。雷鋒的童年生活極其悲慘,他的家人被地主壓迫,被資本家剝削,短短幾年時間内就相繼離世。雷鋒年僅七歲就成了孤兒,他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簡介
人們心目中雷鋒的樣子,大多來自這張他戴着俗稱“雷鋒帽”的55式棉帽的照片;人們了解的雷鋒故事,也大多是在他參軍之後。其實,雷鋒在部隊隻待了兩年多時間。
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于長沙一戶貧農家庭。雷鋒的童年生活極其悲慘,他的家人被地主壓迫,被資本家剝削,短短幾年時間内就相繼離世。雷鋒年僅七歲就成了孤兒,他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事迹
雷鋒的事迹由很多小事組成,這些小事不僅體現出雷鋒對黨、對新中國、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還包括在工作中努力奮鬥,在生活中樂于助人、勤儉節約的精神。“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更是以一句“學雷鋒,做好事”的口号深刻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為整個社會帶來了無窮的正能量。于是,否定“雷鋒精神”的企圖就從否定雷鋒開始了,新媒體時代的“雷鋒精神”保衛戰,也圍繞着雷鋒故事的真實性展開了。
雷鋒做好事還帶着攝影師?
雷鋒的一些照片确實是擺拍的。當時,雷鋒已經是從沈陽軍區湧現出來的全軍典型,軍區根據“雷鋒日記”的記載進行了補拍、擺拍,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技術手段
雷鋒日記
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都寫在日記裡?
雷鋒1957年還在縣委工作時就開始寫日記了。“雷鋒日記”中也是以摘抄學習内容為主,隻是在雷鋒去世後,才選擇性地摘錄了一些好人好事和精彩作品選編出版,在全國範圍内發行。雷鋒的9本日記如今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展示。
雷鋒隻有小學畢業,為什麼能寫出水平如此高的日記?
雷鋒在小學時就是文藝骨幹,畢業時代表同學進行發言;到了縣委機關,雷鋒又當選了工作模範;到鞍鋼後,雷鋒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标兵。雷鋒在團山湖農場工作時便創作了《南來的燕子啊》等多首詩歌,入伍後繼續寫日記當然不在話
雷鋒精神
從來沒有一位“榜樣”,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帶給我們的影響如此之深。在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英雄烈士中,雷鋒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在如今很多年輕人的父母都尚未出生時就已去世,又以文化符号的形式活躍在年輕人的生活中。打開電商網站搜索“雷鋒帽”,能找到上萬件商品;文創商店中,印有雷鋒頭像的搪瓷杯、綠色帆布挎包、紅皮筆記本總能吸引顧客駐足。筆記本封面上印着“幫助别人會讓你感覺快樂”,而崇尚這種精神成為了新時代的潮流。雷鋒也許不會想到,自己一個曾經的“時尚青年”,有一天也會成為新時尚的一部分,“雷鋒精神”也以同樣的方式在年輕人中“走紅”。
他與我們同在
也許不是雷鋒變成了他們的樣子,而是他們成為了“雷鋒”。如今,人們并不會總把“雷鋒”挂在嘴邊,也許是因為,每個人都成了他。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