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黨員幹部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忘初心、砥砺奮進的征程上,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必須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增強黨性修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内涵豐富,從多個方面對增強黨性修養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新時代黨員幹部增強黨性修養指明了方向和途徑。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黨員幹部的必備素質。習近平指出:“無數事實證明,對共産黨人來說,隻有理論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隻有理論上堅定才能有政治上堅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思想武器。”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是複雜而艱巨的,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
抓住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個“牛鼻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體現着經典作家攀登科學理論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艱辛曆程。習近平強調,“共産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因此,黨員幹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首先就要加強對《共産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掌握其中的思想精髓和理論精華,“真正做到對馬克思主義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沿着馬克思主義指引的方向前進,才能抵禦各種錯誤思潮,避免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無所适從。與時俱進地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要根據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告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随着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的态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内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必須堅持用這一新思想武裝全黨。廣大黨員幹部隻有深入學、持久學、刻苦學,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才能全面準确領會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内涵、實踐要求,才能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堅持學以緻用,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不斷提升理論素養。習近平指出,“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因此,一方面,黨員幹部要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把增強工作本領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學習的着眼點,更好地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另一方面,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直接參照,因此,學習必須是全面、系統和富有探索精神的,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講政治是黨一以貫之的要求,是避免犯颠覆性錯誤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将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并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提升政治素養,要在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鑒别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靠性上下功夫。
增強理想信念的堅定性。習近平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還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緻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的滑坡也是最危險的滑坡。堅定理想信念,不能空喊口号,一定要同實際相結合。要把理想信念時時處處體現為行動的力量,使信念在實踐中得到磨煉,進而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和鞏固。提升政治立場的原則性。習近平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别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标志。”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習近平多次告誡全黨,“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衆,就會失去生命力”,隻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提升政治立場的原則性,就要深刻認識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和真正的英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當好人民勤務員,不斷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強化政治鑒别的敏銳性。政治鑒别能力是對思想觀念、理論知識、政治經驗、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的綜合運用。習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别力,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别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及時消除各種政治隐患”。新形勢下,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對此,要吃透中央精神,緊跟中央部署,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決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敵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要增強鬥争精神,對一些錯誤言行敢于亮劍;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缪,防患于未然,能夠從“名為治平無事”中預見“實有不測之憂”。在前進的道路上,全黨必須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看待和解決問題,不因已經取得的成就而驕傲和懈怠,不為多種噪音雜音所迷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好發展好。夯實政治忠誠的可靠性。習近平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加入黨組織,意味着身份的轉變,成為一名肩負使命和責任的共産黨人,就要按照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産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對黨忠誠,要對黨的信仰忠誠,對黨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覺悟、情操和為真理獻身的精神,要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在經風雨、見世面中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紀律嚴明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習近平強調,“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确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緻前進”。因此,黨員幹部要不斷“增強紀律意識,把黨章黨規黨紀刻印在心上,形成尊崇黨章、遵守黨紀的良好習慣”。
始終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習近平指出,“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把紀律挺在前面,發現問題就要提提領子、扯扯袖子,使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态”。管黨治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個籠子首先就是紀律和規矩。黨員“破法”,無不始于“破紀”。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是為了防止黨員幹部由“小錯”釀成“大禍”,在病變發生之前,及時控制病情,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純潔。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員幹部增強紀律意識,首要的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頭腦始終清醒,立場始終堅定,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嚴格遵守黨章和貫徹民主集中制。黨的紀律是一個涉及黨内生活方方面面的龐大體系,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在黨内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強效力。習近平指出,“全黨學習貫徹黨章的水平,決定着黨員隊伍黨性修養的水平”,要“把黨章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根本标準”。因此,黨員幹部增強黨性修養,就要學習好、遵守好、貫徹好、維護好黨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尤其要貫徹好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不斷增強貫徹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的關系、服從多數與尊重少數的關系,努力在黨内營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自覺維護黨的紀律的嚴肅性。增強紀律意識,還需要黨員幹部自覺維護黨的紀律的嚴肅性。習近平指出,“制定紀律就是要執行的”,“一分部署還要九分落實”。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後。紀律一經制定,就不能讓它們形同虛設,成為“稻草人”。執行力決定着黨規黨紀能否取得實效,必須保證黨規黨紀得到嚴格遵守和執行,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決克服執紀失之于寬松軟,堅決同違法亂紀現象作鬥争。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堅決查辦案件,不是要和什麼人過不去,而是要嚴肅法紀”,“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作風是黨員幹部黨性的風向标。習近平指出,“作風問題根本上是黨性問題”。黨性純潔則作風端正;黨性不純則作風不正。黨的作風直接關系黨内風氣和政治生态,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锲而不舍抓作風建設。習近平指出,“我們抓作風建設,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級幹部都能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首先是堅持實事求是。新時代,我們黨要帶領人民繼續推進偉大事業,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就必須将客觀實際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開展調查研究是了解基層真實情況,避免拍腦袋決策的關鍵,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在調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是黨員幹部黨性純不純、強不強的一個重要體現。習近平尖銳指出,開展調查研究不能搞形式主義,要力戒“蜻蜓點水”式調研、“欽差”式調研、“被調研”和“嫌貧愛富”式調研,注重調查實效。堅持密切聯系群衆。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衆。習近平指出,“群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提升作風修養,就要鞏固和增進與人民群衆的情感,與人民真正心連心。要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撲下身子深入群衆,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衆工作,确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在貫徹群衆路線的過程中,要堅決反對“四風”,要讓人民群衆真正感受到清正幹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隻有這樣,人民群衆才會敞開心扉接納黨,發自肺腑認可黨,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真心真意地接受和擁護黨。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習近平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犯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能否及時糾正、避免再犯錯誤。從我們黨的曆史來看,批評和自我批評一直都是清除黨内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使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大膽使用、經常使用、用夠用好,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使這個武器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果”。在實踐中,要對錯誤思想和言論理直氣壯批評教育,領導幹部要帶頭做到既誠懇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又滿腔熱情歡迎批評包括尖銳批評。通過真誠有效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良好政治生态。持之以恒地抓常抓細抓長。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良的作風往往根深蒂固,因此,克服不良作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強有力地去抓、去糾正,并堅持常抓不懈。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複性”,“如果前熱後冷、前緊後松,就會功虧一篑”。抓常就是要經常抓,形成常态,決不能一陣風,同時,在抓日常工作中強化作風建設。抓細就是要深入抓,抓細節。作風建設不能大而化之,要抓住隐藏在工作細節中的問題,不留盲點和死角,從小事抓起,把作風隐患消除在萌芽狀态。抓長就是要持久抓,反複抓。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作風問題的長期性,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出現。對待作風問題要做好力度不減、溫度不降的準備,發揚釘釘子精神,擰緊“螺絲扣”,決不能有半點松懈,否則就容易反彈,甚至會吞噬已經取得的成效。習近平強調,“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幹部特别是領導幹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 ”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确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滋養。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産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同時也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其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都是寶貴的财富,丢棄傳統,就等于割斷了精神命脈。“對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别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因此,要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其中豐富的道德滋養,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内涵,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出其在提升黨員幹部道德修養方面的作用,“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良好社會風尚,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黨員幹部加強道德修養,就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用核心價值觀助力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與全面從嚴治黨結合起來,發揮道德的教化和約束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正确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以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從榜樣事迹中汲取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道德模範是道德實踐的榜樣”。榜樣是各個行業的旗幟和标杆,赢得人民群衆的認同和贊揚,影響和引導着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風氣。習近平多次講到好幹部焦裕祿這一榜樣,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向他學習。他要求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學習焦裕祿“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黨員幹部加強道德修養,就要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以榜樣為标尺對照自己,從榜樣的先進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轉化為行動自覺。培育優良家風。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家風是提升黨員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争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習近平指出,“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黨員幹部加強道德修養,就要重視家庭建設,努力塑造良好的家庭文化,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在親情中凝聚,形成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推動家庭成員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廉潔修身,廉潔持家,對家庭成員嚴格管理,防微杜漸,細察異常之舉。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制定家規,遵守家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家人,形成良好家風,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用好選人用人考德這根杠杆。提升黨員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黨員自身的持續努力。同時,各級黨組織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助力黨員道德修養的提升。尤其在選用人才上,要樹立正确選人用人導向。習近平指出,“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用好選人用人考德這根杠杆”。選人用人是風向标,直接影響着政治生态走向。在選拔任用幹部的時候,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都要過硬,尤其是政治品德。做到德優者先用、德平者慎用、德差者不用,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營造全社會講道德、守道德、尊道德的氛圍和良好政治生态。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共産黨人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就必須加倍努力,全面提升能力素質,加快知識更新,努力成為做好工作的行家裡手。習近平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實踐鍛煉,使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拍”。專業素養是黨員幹部敢擔當、能作為的前提,因此,黨員幹部增強黨性修養,也必須不斷提升相關專業素養,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敢于擔當作為,不負時代重托。強化互聯網思維。身處信息化時代,互聯網不但影響着老百姓衣食住行,而且越來越影響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對此,我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發展互聯網、運用互聯網、管好互聯網,黨員幹部就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要主動适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善于學習和運用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不僅包括使用網絡的知識和技能,還包括網絡溝通交流中的法理與倫理道德修養,是對網絡信息進行理解、分析和評價的辯證思維能力。要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謀劃、推動、引導互聯網發展,使互聯網發展更好造福人民,營造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把網絡強國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提高法治素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而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因此,習近平強調,“對領導幹部的法治素養,從其踏入幹部隊伍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抓,教育引導他們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要将法治素養作為幹部德才的重要内容,黨員幹部要多角度努力提升法治素養,積極參加法律培訓,同時利用各種平台,抓住用好每一次學習機會,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不斷提升對我國法律的了解和認知。同時,在各項工作中,要注意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進工作的能力。
增強科技素養。科學技術與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比如,“科學技術對戰争形态和作戰方式影響日益深刻”,因此,必須增強官兵科技素養;“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因此,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強國建設,除了廣大科研工作者要擔負起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的責任和使命外,廣大黨員幹部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科技素養,理解掌握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時刻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動向,否則就會與時代的發展脫軌。
提升文化素養。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黨員幹部提升文化素養,就必須從這三大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夯實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習近平特别強調,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曆史,努力提升曆史文化素養,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曆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曆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曆史規律和曆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習近平關于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論述不僅賦予了黨性修養新的時代内涵,而且從理論、政治、紀律、作風、道德、專業素養等方面對新時代如何增強黨性修養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增強黨性修養的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黨性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把增強黨性修養作為終身課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走好新時代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