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指出:“曆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隻要把握住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曆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深刻認識黨的百年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我們進一步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提供了科學指南。
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是中國共産黨創造百年輝煌的重要經驗
在黨的一百年非凡奮鬥曆程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曆史大勢,正确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曆史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始終掌握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帶領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黨的誕生,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必然産物。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的興起,反映了當時的世界大勢。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使正處于彷徨和苦悶中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我們黨從無産階級革命這個世界大勢中産生出來,走在了時代前列,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黨領導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必然結果。黨在成立之初,就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因應革命形勢,積極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抗日戰争時期,黨從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和中國人民抗日救亡強烈願望的大勢出發,準确把握國内主要矛盾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實現了由國内革命戰争向民族解放戰争的重大轉變,并最終團結帶領人民赢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抗戰結束後中華民族面臨着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決戰,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願,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口号。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全面内戰後,我們黨又準确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及時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号,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黨領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必然方向。20世紀四五十年代,社會主義發展壯大,亞非拉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出現了“東風壓倒西風”的氣象。沐浴着這個東風,新中國誕生并站住了腳。新中國的建立,沖破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争取解放的鬥争。新中國成立後,黨适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實行“一化三改”,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确立後,黨基于戰後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準确把握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開始探索适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盡管期間經曆過曲折,但仍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特别是20世紀70年代,黨中央順應國際形勢重大變化,及時調整外交戰略,提出關于“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推動外交工作打開新局面,對此後我國發展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采用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把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衆、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圖為2021年5月17日,當地群衆在合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人民視覺 龔普康/攝
黨實行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必然抉擇。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基于我們黨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當時,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展,我國發展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鄧小平同志說:“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我們黨對世界大勢進行科學判斷,确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新認識,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必然趨勢。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曆史性深刻變化,國内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順應改革發展穩定的國内大勢,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國際大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并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取得曆史性成就,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充分體現了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堅定清醒和政治自覺。堅持正确的世界觀、曆史觀、大局觀、角色觀,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曆史前進的主動權。”從我們黨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看,堅持正确的世界觀、曆史觀、大局觀、角色觀,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至關重要,這是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的内在要求。所謂正确世界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毛澤東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正是由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中國革命處于低潮的時候,毛澤東同志才能科學預見革命發展趨勢和前途,得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結論;我們黨才明确了經由新民主主義進而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兩步走”革命步驟和前途,并據此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戰略策略。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要正确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就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始終把握正确的曆史航向。所謂正确曆史觀,就是要應用曆史唯物主義,回顧過去、總結曆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曆史前進大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經過長期努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迎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既面臨着前所未有的難得機遇,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這一關鍵當口,必須堅持正确曆史觀,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鬥争史、中國共産黨100年奮鬥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世界曆史發展規律和當今時代進步潮流中得到啟迪和教益,增強曆史自覺,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偉業推向前進。所謂正确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麼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纭多變的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分析形勢必須堅持正确的大局觀,把握時代脈搏,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表象中發現本質,認清長遠趨勢。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态勢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隻要胸中有全局、有大局,就不會人雲亦雲、亦步亦趨、随風起舞,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所謂正确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時至今日,我國已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此情況下,觀察和謀劃改革發展,必須堅持正确的角色觀,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以全球眼光謀劃中國發展、為全球進步提出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我國未來發展主動權作出的戰略性判斷、戰略性布局和戰略性抉擇,是我們在時代前進的潮流中把握主動、赢得未來的關鍵。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這标志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這是準确把握我國發展曆史大勢作出的戰略判斷。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曆史性跨越的新階段。要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緊緊錨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既定目标,牢牢把握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向,制定正确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工作舉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在準确把握時代潮流和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要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使命,從根本宗旨上把握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确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各項要求,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采取更加精準務實的舉措,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内外部風險空前上升的新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科學研判國内國際大勢、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作出的戰略抉擇,是新發展階段要着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要在建立起擴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建設超大規模國内市場的同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要全面準确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内涵和要求,防範和糾正認識誤區,積極推進這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學習曆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認真學習黨的曆史,把曆史、現實和未來貫通起來,認清曆史方位、把握曆史大勢、掌握曆史主動,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