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9日為期6天的建築基礎認知實習,由建築與設計學院建築學系系主任齊成龍、骨幹教師趙一鳴、姜北榮、溫騰飛帶領2022級建築學專業本科生共計130人赴重慶、成都開展建築基礎認知實習活動。
建築基礎認知實習是建築學專業必修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理論聯系實際、增長實踐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過實地參觀,使我們通過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類型建築進行考查了解曆史、人文、建築的基本知識,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識,激發學生對建築學專業後續課程的求知欲,為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奠定感性認識的基礎,更為将來從事建築設計行業打下實踐基礎。
本次實習第一站羅中立美術館–中國三峽博物館–洪崖洞
羅中立美術館位于四川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内,由知名藝術家羅中立、郝大鵬等設計建造,外牆由碎瓷片拼成了色彩斑斓的圖案,絢麗又先鋒,非常地醒目。美術館内部展示了羅中立各個時期的作品,另外還有部分美院學生的作品展示。在這裡同學們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領略了建築的美麗,也理解了當代藝術與現代建築的關系。
中國三峽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國家級博物館,是以中國古建築風格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建築主體長157.3米,寬98.085米,高32米,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博物館整體呈一個大弧線形狀,是一個傳統的水壩形狀。整個陳列展覽由4個基本陳列、6個專題陳列、1個360度全周電影、1個半景畫陳列、1個觀衆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覽構成。這座博物館設計獨特,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展示了三峽地區的悠久曆史和豐富的人文資源。
通過參觀博物館,同學們被該博物館建築深深震撼,深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愛國情懷,增加了自己的見識。
洪崖洞,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長約50米,總占地面積3.15萬平方米,分為紙鹽河精品古玩街、天成巷百業工坊老街、洪崖洞巴渝民俗美食街、洪崖洞異域美食街。這裡的建築不僅保留了巴渝地區傳統的建築特色,如坡屋頂、吊腳樓等,還融入了現代化的設計元素,給人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每一棟建築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施工,無論是外觀還是内部的結構都充滿了藝術感。同學們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還注意到了洪崖洞的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同學們啟發頗深。
第二站渣滓洞–磁器口古鎮–鵝嶺貳廠文化創意園
重慶渣滓洞,位于歌樂山麓。渣滓洞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勢十分險峻而且非常隐蔽。渣滓洞最初因煤渣衆多而得名,面積達到4200平方米。1943軍統霸占渣滓洞煤窯,并将其改設為監獄。來到渣滓洞同學們每個人都面色凝重,想着當年監獄的恐怖氣氛、感受着革命者甯死不屈的堅強革命精神。同學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者的不屈精神,英勇無畏,想到了作為大學生應該有的素養和奮鬥精神。
磁器口古鎮,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隐鎮,為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磁器口古鎮位于沙坪壩區東北部嘉陵江畔。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磁器口古鎮總面積32.5萬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鎮核心區14.3萬平方米,分布于馬鞍山東側和東南側。磁器口古鎮,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在參觀期間同學們對磁器口的空間利用、商業街區營造印象深刻。
鵝嶺貳廠文化創意園位于重慶市渝中區鵝嶺正街1号,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一個融合當代在地文化、創新商業、沉浸式旅遊、社區活化等要素的智慧型城市微更新項目。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對該創意園的空間設計感到驚歎,公園将原有的老廠房保留了下來,并進行了巧妙的改造,廠房的外牆仍然保留着當年的痕迹,磚石的質感帶來了濃郁的曆史感。而在内部,各式各樣的創意裝飾讓人眼前一亮,牆上的塗鴉、裝置藝術品和時尚擺設,都展現出獨特的審美觀,給同學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同時,鵝嶺二廠融入了現代的設計元素,打造出多樣化的活動場所和休閑區域,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通過參觀同學們城市更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站為成都博物館–寬窄巷子–錦裡古街。
成都博物館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是一座主要以收藏文物和展覽曆史文化為主的大型現代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不僅擁有豐富的文物收藏,還因其極具設計感的建築而備受矚目。其建築采用了現代化的設計理念,根據四川地形特點而設計,巧妙地運用了各種天然材料,創造出一個既高科技又舒适的空間。同學們在這裡感受到一種特有的藝術氛圍,感受到當代建築的魅力,使所有同學和文物之間建立了更深層次的溝通。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曆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其建築風格兼具川西民居與北方四合院的特點。而在改造後延續了清代川西民居風格,街道在形制上屬于北方胡同街巷。沿街傳統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院門的形式最為豐富。每家每戶的大門呈現出不同風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庫門等。加上黑灰牆與小青瓦做的窗花,整個街道的主調呈現出清代的特征。
傳說中錦裡曾是西蜀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它也被稱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錦裡”,是感受浪漫休閑的精神驿站,是體驗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區。今天的錦裡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内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
通過這次成都古街考察,同學們近距離、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成都古街建築的特色和魅力,接受了大量新的視點和感觸,開闊了眼界,收益匪淺,明白了藝術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不斷從身邊提取藝術元素。
第四站為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太古裡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陳面積22000m²,建築設計秉承“館園結合”理念,主體建築寓意“堆列三星,古蜀之眼”,基本陳列以“三星堆:沉睡數千年 一醒驚天下”為題,分設“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區,共展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500餘件(套)。細看之下,整個新館建築外立面分布的“青銅遮陽闆”别出心裁,極富表現力,這一設計靈感來自三星堆最著名的文物IP——青銅器上的“眼睛”。而作為建築的“眼睛”,它們望向遺址方向,使人産生時空交錯之感。走進館内,同學們對建築内部設計所驚歎覆土設計的仿土壤肌理的牆壁,粗粝的質感兼具着未來感;大廳中部宏大的螺旋坡道場景,應和着老館朝向天空的“天眼”,而新館的“地眼”,是朝向地下十米的最深處旋轉。同學們在參觀博物館後,強烈的體驗到文化震撼感與時空穿越感。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該設計圍繞四個露天圓形庭院進行組織,這些庭院作為熊的戶外遊樂場,同時提供與自然的持續聯系。旨在教育、娛樂和啟發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不同觀衆,熊貓館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融合了科學、教育、藝術和娛樂。展館立面采用木紋鋁翅片的垂直鉸接,反映了周圍竹林的垂直節奏。這些建築分為三個區域;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全空調區域。大約55%的建築面積采用自然通風,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足迹,從而有助于塑造一系列環保呼吸建築。
最後同學們考察了太古裡,坐落位于春熙路,盡享優越交通和人流優勢,比鄰的千年古刹大慈寺更為其增添獨特的曆史和文化韻味。該項目是太古地産和遠洋地産攜手發展的開放式、低密度的街區形态購物中心。項目位于成都錦江區大慈寺路以南、紗帽街以東,毗鄰曆史悠久的大慈寺,與“中國十大步行街”之一的春熙路步行街接壤,其所處區位可謂市中心“核心區中的核心區”,地理位路非常優越。通過對太古裡的考察,同學們了解了川西建築特色,色彩,材質,肌理,文化,細節等。
通過本次為期一周的建築基礎認知實習活動,同學們親身體會和學習大師們的建築設計手法,了解已學建築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運用和實現的。對建築建立一定的感性認識,使同學們明确自己的專業範圍,為以後的專業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